今年,#315晚会#曝光,部分生产厂家在加工水产品时违规、超量添加复合磷酸盐保水剂,部分商家超量添加保水剂、包冰增重,1斤虾仁7两冰。
节目中,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保水虾仁,他们自己不吃,“我们沿海地区都是吃(新鲜)海虾”。节目中还说,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例如消化系统问题、导致人体的钙磷比失衡、缺钙、引发心血管疾病。泡完药的虾仁被迅速送入冰冻环节包冰,“包冰衣最高能包到70%,一斤解冻之后只有三两虾仁。”
虾为什么要用保水剂?包冰衣有什么问题?磷酸盐是否真的如报道中说得那么可怕呢?还能吃虾仁吗?
1、商家不吃保水海鲜是因为不安全吗?
节目中记者问商家你吃保水的虾仁吗?商家说:不吃,我们沿海地区都是(新鲜)海虾。
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加了保水剂的虾仁不安全,所以商家不吃。商家不吃是因为不安全吗?其实,并不是,这完全是误导。
商家说“我们沿海地区都是(新鲜)海虾。”反而是非常合理的,也是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因为他们是沿海地区,不需要长时间运输和储存,当然可以直接吃新鲜的。
但是,对于内陆地区的我们来说呢?能每天都吃到新鲜的虾吗?显然吃不到。但是,我们也想吃到味道鲜嫩的虾啊。都21世纪了,人民群众这点物质需求总得尽量满足吧。
在内陆地区,水产品一般是以冷冻形式运输、贮存和销售的。在解冻的时候,水产品的汁液会流失,影响鲜味和口感,因此采用保水处理就是全球通用做法。它能让海虾等水产品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依然保持良好的口感,这样内陆地区的居民买到家吃的时候口感依然可以很鲜嫩,体会到沿海地区居民吃海鲜差不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