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学研究, 人体约70%由水构成,饮用水在机体内参与一系列复杂且关键的生理活动。它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 “运输工”,将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 营养物质,精准地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细胞。 同时,又能把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带出体外,确保身体内部环境的清洁与稳定。 一旦饮用水受到污染,含有病菌、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就如同在身体里埋下了定时炸弹。
长期饮用被大肠杆菌污染的水,极易引发肠道疾病,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而水中若含有过量的铅、汞等重金属,可能会对 神经系统、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影响身体正常机能,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掌握科学的饮水方式,能让我们更好地吸收水分,维持身体机能。
首先, 我们要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口渴是身体已经缺水的信号,长期如此,会影响新陈代谢。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应饮用 1500 ~ 1700毫升的水,可分多次饮用,每次200毫升左右为宜。
其次, 要注意饮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