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本身就有心衰或肾功能问题,更容易诱发电解质紊乱。
氧化变质茶的问题更严重但更容易被忽略。不少老年人喜欢存茶,喝年份久的普洱、陈年乌龙,觉得越陈越养生。
但问题是,家里存放环境很难达标,空气湿度、温度、光照、污染颗粒都会破坏茶叶的品质。变质茶中不仅香气物质已经降解,还可能滋生霉菌、细菌,产生黄曲霉毒素。
这个毒素对肝脏是实打实的伤害,尤其是老年人肝功能本就不如从前,一旦摄入这种毒素,排出效率极低,会造成慢性中毒,早期可能毫无症状,等发现肝酶异常时已经错过干预时间。

还有个更尴尬的地方是,很多人分不清茶的“陈”和“坏”。霉味、酸味、异味被误解成“熟化后的香气”,尤其是包装上的“年份标注”更容易造成心理暗示。
一些不规范的茶商利用这一点,向老年人推销所谓“珍藏茶”,结果这些茶一开封,就是发酵不彻底、储藏不当的次品。喝下去的不是养生,是风险。
含糖茶饮料的问题最容易被低估。很多人以为只要不是碳酸饮料,就是健康的。
市面上有大量号称“茶饮”的瓶装饮品,包装上印着绿茶、乌龙、茉莉花,却忽略了配料表上清楚写着高果糖浆、白砂糖、香精。

这些成分对血糖、血脂、肝脏负担的影响,比单纯的糖还要复杂。
高果糖摄入会直接促进脂肪堆积、诱发胰岛素抵抗,不少老年人每天喝两瓶“健康茶饮”,结果查出脂肪肝、糖耐量异常。问题是,他们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摄入了那么多糖。
含糖茶饮料还有个潜在风险是成瘾性。甜味会刺激大脑奖赏中枢,让人越来越离不开甜茶。口味逐渐被改变,淡茶喝不进去,就靠瓶装饮品解渴。
这种替代不仅改变了饮水习惯,还干扰了食欲,导致老年人的食物选择趋于甜、软、易入口,进一步影响血糖控制和营养结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