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说,哪些原因会导致牙齿松动呢?
牙周炎人的牙齿和牙周围组织就像树和土壤的关系,当一棵树周围的土壤严重流失后,树就会倒下。牙周炎可以造成“骨肉分离”,让牙周围组织丧失,进而导致牙齿松动。在我国,牙周炎是最常见的牙周病,已经成为成年人牙齿松动缺失的最主要原因。牙周炎的出现与个人口腔卫生习惯息息相关,还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全身疾病密切相关。
牙外伤牙外伤是指在突然的外力作用下,牙体硬组织、牙髓或牙周组织发生的急性损伤。按照国际分类标准,牙外伤分为三大类:牙折断性损伤、牙脱位性损伤以及牙撕脱性损伤(或称完全性脱位)。牙外伤可不同程度地破坏牙周组织,进而引起牙齿松动甚至丧失。
咬合关系不正常牙齿咬合关系不正常或者咬合力过大造成的牙周围组织损伤也可能导致牙齿松动。常见的原因包括紧咬牙,夜磨牙,牙齿缺失未能及时修复造成邻近牙齿移位或者受力过大,戴用的活动义齿不合适或者黏固的牙冠咬合未能调整合适等。此外,牙齿根尖炎症导致的牙周组织破坏也会导致牙齿松动。
如何预防牙齿松动
做好口腔清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做好口腔清洁,坚持正确的刷牙周期和方法,合理使用牙线、牙缝刷等牙齿邻面清洁工具,对于松动牙要重点清洁,及时戒烟。如果因牙周炎出现了牙齿松动的情况,就需要经过系统的牙周治疗,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洗牙,来消除牙菌斑,控制牙周炎症,从而改善牙齿松动。有些牙周炎严重的患者在初次洗牙后感觉牙齿松动加重,实际上,这是清除大量牙结石后可能出现的暂时性松动,是炎症消退的过程,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定期复查牙周的定期复查是非常重要的。建议牙龈炎患者在治疗后6~12个月复查,牙周炎患者3~6个月就要进行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