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季,医院心内科门诊的高血压患者总会明显增多,不少患者反映血压波动变大,甚至原本控制稳定的血压也出现 “反弹”。冬季血压易升高并非偶然,而是生理调节与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背后的原因并做好应对,才能让血压在寒冬中保持平稳。


从生理机制来看,低温环境是导致冬季血压升高的核心诱因。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交感神经会自动激活,促使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 —— 这是人体应对低温的本能反应。但血管收缩会直接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就像狭窄的水管会承受更大水压一样,血管变窄后,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血压随之升高。有研究显示,环境温度每降低 10℃,收缩压(高压)可能升高 5-10mmHg,舒张压(低压)也会相应上升,这种波动对高血压患者尤其危险。


除了生理调节,冬季的生活习惯也会间接推高血压。首先是饮食结构的变化,天气寒冷时人们更偏爱高盐、高脂的食物,比如火锅、腌肉、浓汤等,这些食物中的钠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血管负担;其次是运动量减少,低温让很多人放弃了户外锻炼,长期缺乏运动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还会降低血管的弹性,使血压控制难度加大;此外,冬季日照时间缩短,人体维生素 D 合成减少,有研究表明维生素 D 缺乏与血压升高存在关联,这也成为冬季血压波动的一个潜在因素。
情绪波动和睡眠质量下降也是冬季血压升高的重要诱因。冬季天气阴沉,容易让人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情绪紧张会直接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夜间温度过低可能影响睡眠质量,长期睡眠不足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导致血压调节机制失衡,进而使血压处于不稳定状态。


针对冬季血压易升高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防护:首先要注意保暖,外出时穿戴帽子、围巾、手套等,避免头部和四肢受凉,减少血管收缩的诱因;其次要调整饮食,控制盐和脂肪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同时适量补充水分;此外,要坚持适度运动,可选择室内的太极拳、瑜伽、快走等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最后,高血压患者要加强血压监测,每周至少测量 2-3 次血压,若发现血压持续升高或波动较大,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避免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
冬季血压升高是身体对环境变化的正常反应,但只要我们了解背后的原因并做好科学防护,就能有效控制血压,守护心脑血管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