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真能长寿?

一、哈佛大学研究:喝粥降低死亡率

《中国日报网》上发表了一项哈佛大学进行的研究,研究人员对10万人进行了为期14年的随访后发现,经常摄入一碗28g全谷物熬制而成的杂粮粥,可以让死亡率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分别下降5%、9%。

研究人员在研究结束后10余年的2010年对受试者进行了反馈调查,结果发现有2.6万名受试者已经离世。在所有的受试者里,经常摄入粗粮的几乎避开了心血管疾病在内的所有疾病。

值得提醒的是,该研究内提到的粥并非我们认知中的白粥,而是杂粮粥。相较于杂粮粥,白粥显得没有那么健康。

现代的白米都是精制而成的,其内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矿物质会在制作过程中大量流失,导致大米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在烹饪后营养只少不增。

而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白粥内除水分外,主要的成分就是糊化的淀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碳水化合物。

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容易导致身体能量摄入过剩,但营养成分又很单一,且白粥进入体内很容易被身体吸收利用,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对于补充营养、控制血糖均不利。

而杂粮没有经过精制处理,更为健康。杂粮粥增加了一些杂豆类、谷类、薯类,不仅丰富了粥的营养,而且饱腹感也更强,有益于帮助控制进食量。

建议日常喝粥的时候要注意控制次数,不要一日三餐只喝粥,要注意营养均衡,否则很容易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对于胃部健康也很不利。

二、一生病就喝粥?还养胃?很多人都想错了

喝粥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周书》内就有关于喝粥的记载,书内指出“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而北宋的张耒、苏东坡等名人,也经常用喝粥来养生。

现如今,很多人在生病了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喝粥,认为喝粥可以养胃,喝粥真的有这么好吗?

胃是个需要经常“锻炼”的器官,不用则退,长期吃粥或易消化的食物,它的消化能力是容易变差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田雨表示,长期通过喝粥来养胃是行不通的。粥在进入体内后很快就会排空,导致胃酸没有可以中和的食物,容易对胃粘膜造成损伤。特别是一些本身胃酸分泌过多、容易反酸、烧心的胃食管反流的人群来说,喝粥容易导致本身的情况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