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认知中,常有 “适量喝白酒能暖身、活血,甚至养生” 的说法,尤其在寒冷季节或宴席上,白酒更是常见饮品。但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白酒所谓的 “养生功效” 远不能抵消其对身体的伤害,长期饮用白酒,实则是在给健康埋下重重危机。


从成分来看,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而酒精进入人体后,90% 以上需通过肝脏代谢。肝脏代谢酒精时,会先将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会对肝细胞造成直接损伤。长期饮用白酒,会导致肝细胞反复受损、修复,逐渐引发酒精性脂肪肝,若继续放任,还会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硬化,严重时甚至会诱发肝癌。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酒精列为 1 类致癌物,而白酒的酒精含量通常在 40% 以上,对肝脏的伤害远大于低度酒。


除了肝脏,白酒还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很多人认为 “喝白酒能活血通络”,但实际上,酒精会使血管扩张,短期内可能导致血压下降,但长期饮用会使血管弹性降低,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同时,酒精会影响血脂代谢,导致甘油三酯升高,进而引发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研究显示,长期过量饮用白酒的人,患心肌梗死、脑出血的概率是不饮酒者的 2-3 倍,尤其是中老年人群,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酒精的耐受度更低,饮酒带来的心血管风险会更高。
白酒对消化系统的伤害也不容忽视。酒精会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引发慢性胃炎。若长期空腹饮用白酒,还可能诱发胃溃疡,出现胃痛、反酸、呕血等症状。此外,酒精还会刺激食道黏膜,增加食道癌的发病风险,尤其是饮用高度白酒时,酒精对食道的灼伤更为明显,长期下来,食道黏膜反复受损,癌变的概率会大幅提升。


或许有人会说 “少量喝白酒没关系”,但实际上,并不存在 “安全的饮酒剂量”。即使是少量饮用,酒精也会对身体造成潜在伤害,只是伤害程度会因个体差异、饮酒量而有所不同。与其相信 “喝白酒养生” 的谣言,不如选择更健康的方式守护身体,比如多喝白开水、淡茶,保持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远离白酒,才是对自己健康最负责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