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血栓就是突然出现的,不知道哪天血管就会被堵住了。其实血栓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前置条件,首先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基础上,随着血液粘稠度上升,流速放缓,血管中的凝血和抗凝系统平衡被打破,抗凝功能被削弱,血液中的一些成分就会慢慢凝聚形成固体血块,也就是血栓。
别小看血栓,它一旦脱离堵塞血管,就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部分器官缺血缺氧,而血栓最常堵住的地方通常集中在这三处:
脑部——属于动脉血栓,常见于房颤患者,脑梗塞风险是正常人的5-17倍,血栓脱落后堵塞脑血管引起的急性脑栓塞。
心脏——常发生于冠状动脉,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随着血流放缓,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等物质不断沉积在血管内壁上,血管通道逐渐狭窄,当血块脱落堵塞血管,就会引发心肌梗塞。
下肢——通常是静脉堵塞,静脉血液循环速度放缓,血液积聚过程中也会增加血栓风险,而下腔静脉又可以直达肺动脉,一旦血栓堵塞就会增加肺栓塞风险。
而血栓也有偏好人群,尤其是以下7类群体:
• 高龄(≥60岁):随着心肺功能衰退,血液循环速度也会放缓,尤其容易出现静脉血栓问题;
• 怀孕及坐月子时:孕妇的腹压较大,坐月子的哺乳期妇女卧床时间长,这些情况都会影响下肢静脉血液流速,增加血液瘀滞栓塞风险。